扬剧版郑板桥昨亮相 塑造一个“活”板桥
发布时间:2023-05-11 17:32:29 来源:扬州网

世人常问,在“扬州八怪”郑板桥的作品中,他为何钟爱兰、竹、石头?


【资料图】

昨晚,由扬州扬剧研究所主创的大型新编扬剧《郑板桥》在戏曲园剧场试演,在这部扬剧中,或许能够找到答案。

剧情篇

兰花不是花,是我眼中人

那一天,映入郑板桥眼帘的是满树的文杏花开,还有花树下的美人饶五娘。宛如树下的一株幽兰,清雅脱俗。

中年才子,从水乡兴化,到富贵扬州,平日里靠诗文绘画为生,日子颇为清贫,就连上京赶考的盘缠也没着落。

闲情踱步,扬州西郊,见一民宅,掩门不闭,门前挂着半阕《菩萨蛮》,正是自己所作。屋中一对母女,刘饶氏和饶五娘,见着客来,赶紧奉茶。

饶五娘未见过郑板桥,却早就醉心于他的诗文。当郑板桥自报家门时,饶五娘更是芳心暗许,送别板桥之时,特地换上颜色艳丽的石榴红裙,表达爱慕之情。了解到板桥之困境,更是自告奋勇,击鼓闯衙见官,向县太爷卢抱孙献上郑板桥的自荐信。

卢抱孙是一位爱才之人,与郑板桥更是一见如故,资助板桥路费进京赶考。文杏树下,花开花落又五载,饶五娘终于盼得板桥归,虽然依旧一贫如洗,两袖清风。面对盐商张从的诱惑,饶五娘铁心嫁给了郑板桥。

此后,两人齐赴山东,再回扬州,书写着平淡而甜蜜的生活。他们的爱情,便是破盆之兰,四时不谢。

竹也不是竹,为我驻精魂

郑板桥的一生,从民到官再到民,从一心壮志到宦海之中再到难得糊涂,善良、正直的光辉如他笔下的竹子一般竖立在人间。

郑板桥考上官职,山东赴任,恰逢三年大灾,民不聊生。他上报朝廷,开仓放粮,朝廷旨意迟迟不来,他不忍百姓疾苦,擅自放粮救命。朝廷怪罪,革去官职。

暮年板桥,再次回到扬州,虹桥樱桃,隋堤杨柳,能不忆扬州?在这里,他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同有书画丹青之长,同有守正恶邪之志,瘦西湖畔饮酒作诗,五亭桥下听风赏月。

好友卢抱孙,是位爱才之人,却难逃官场俗事,开始是位有良知有善品的官,“意气”二字,是郑板桥与他的论道之题,他受意气所害,被革职流放,官复原职后却未能坚守初心,他的“意气”是一时冲动。而郑板桥所论的“意气”,是出淤泥而不染,是两袖清风的意志和舍己为民的气概。面对盐商张从的诱惑,郑板桥能坚拒,而卢抱孙却未能坚守。

郑板桥看着好友的官场沉浮却无能为力,感之叹之,唯能独善其身,这便是风前之竹,百节长青。

石头丑又硬,不为五斗做逢迎

那一天的小酒馆里,郑板桥与一位寒士不期而遇。寒士自称金陵人士,一生心血写就一部作品,久闻扬州乃是雕版印刷重镇,无奈官刻不成,坊刻不应,家刻不接。郑板桥翻起这部名为《石头记》的作品,不由触字伤情,这书中的故事,竟和自己的人生如此相似。自己也曾一掷千金,也曾囊中羞涩,也曾锦衣华服,也曾破衣百衲,自己仿佛就是书中的一块顽石贬红尘。

郑板桥这一生,他有真气,面对权贵时不苟同俗,傲然独立,是历史铭记在册的清官;他有真意,担负重任时枝叶关情,民声在心,是百姓交口称赞的善人;他有真趣,生活拮据时无锁无枷,自得其乐,是后世仰而望之的趣人;郑板桥是当之无愧的千秋不变真君子。这便是山巅之石,万古不败,坦荡书生,千秋不变。

主创篇

编导 塑造一个“活的”郑板桥

“编剧罗周+导演韩剑英”的组合,近年来为扬剧打造了很多精彩大剧,如《不破之城》《衣冠风流》等,这次这部《郑板桥》也是他们的合作。

“我跟随郑板桥走过了繁华似锦的扬州,无数金箔纷纷撒落,迷离了众人之眼。我们走过纸醉金迷,它脆弱得像被美酒浸透的丝绸,而后,走入一片空茫,孤独又泰然。”罗周说道,“沉沦、放弃是何等轻易、何等常见,胆怯、贪婪、嫉妒、好胜、傲慢……都能使人迷失生命之舵,再一经雨雪扑打,不免直堕渊底。郑板桥呢,他始终如一,荣名利禄从他身上滑落,就像微风拂过翠竹,一阵沙沙低吟,再不着一丝痕迹。”

韩剑英则说,郑板桥的传奇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,在扬州市内更是妇孺皆知、耳熟能详。因此用扬州地方剧种扬剧来演绎这一人物,不仅有广泛的素材可供采集和选取,而且有极强的群众基础。

他努力在保持戏曲本体特征和扬剧地方特色的基础上,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,着力塑造出一个“活的”郑板桥,使其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格、关乎民众体恤百姓的情怀、放荡不羁幽默机趣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示。

演员 不是在演人物,而是就是那个人

在《郑板桥》的尾声,“郑板桥”有一段长达10多分钟的唱腔,由好几个曲牌组成,“清板+梳妆台+大开口+堆字大陆+道情”的组合,一气呵成,荡气回肠,将郑板桥的一生感悟唱得酣畅淋漓,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,更是唱得引人深思,诱发关于人生的思考。

扮演郑板桥的,是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,他笑言,自己唱了几十年的道情,这次是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郑板桥,也算满足了自己的心愿。扬州人对郑板桥非常熟悉,所以要让观众信服,自己花了大量功夫去阅读,郑板桥不像自己以前扮演的史可法、谢安、鉴真那些高大上的英雄人物,他其实是在尘世之中的,行为还会有些怪异,但是他的品格,却是出淤泥而不染,始终高洁的。

扮演饶五娘的是青年演员彭楷仪,她说自己和“扬剧王子”搭戏并不紧张。作为剧中一个女性角色,她所理解的饶五娘,不仅是一位温柔美丽的女子,倾慕郑板桥的才情,并愿意用一生陪伴,更有一些说干就干的豪气,正是她开始的击鼓闯衙,才引起了后面的官场剧情。

沈仁梅扮演的刘饶氏是一位有些势利,但那也完全是希望女儿嫁得好的老妇,开始角色定位是“老旦”,沈仁梅自己建议为“彩旦”,这样的表演更有趣更丰富,符合全剧的基调。

剧中,陈俊扮演的卢抱孙,未能坚守“意气”,几经沉浮,难抵诱惑,悲剧收场;张卓南扮演的张从,财大气粗,嚣张跋扈,最终惹怒朝廷,罪有应得。

这些舞台上的人物,从神情到语言,都是如此生动自然。演员们不是在演人物,而是就是那个人。

整个舞台的舞美非常精致细腻,亭台楼阁,采用剪纸镂空的形式,显得精美绝伦;全剧音乐采用道情为主基调,古琴、琵琶等古典乐器,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。

观众篇

郑板桥的傲气、骨气、才气、傻气表现得淋漓尽致

扬州市文广旅局艺术处原处长杨文昭看完之后,非常兴奋:“这部剧整体非常好,对戏剧的样式把握很到位,这是一部轻喜剧,用轻喜剧来表现郑板桥,这是非常准确的,把郑板桥的傲气、骨气、才气、傻气表现得淋漓尽致,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一个‘郑板桥’;这部戏始终把握中国戏剧最根本的特点,那就是简洁,就是用最基本的白、黑、蓝来表现;最震撼的是李政成的表演,又上了一个台阶,如今他的艺术厚度远超以往,从清白到道白再到演唱,特别是中间一段假声演唱,太漂亮了,这是我近年来所看到的最好的一部扬剧。”

著名作家汤成难感慨,之前她听过道情,都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,听不过瘾,这次在现场听到道情,文词典雅,唱腔悠远,实在好听,整部剧的剧情紧凑,人物饱满,想要夸赞又觉得词穷,只能说“太好了”。

“我是冲着扬剧王子来的,一直都在等他唱道情,戏的尾声,一听到他开口那一句老渔翁,我的眼泪立刻就下来了。”戏剧迷黄成杰激动地说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