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峰被救女子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?当事人发声:请停止网暴!
发布时间:2023-06-05 23:22:53 来源:北晚在线

尼泊尔时间5月18日,湖南省登山队领队范江涛、队员谢如祥在珠峰海拔8450米位置,放弃登顶,救下一名女同胞。此举赢得广泛赞誉。

两名夏尔巴向导协力帮助遇险女子。视频截图

这两天,该事件后续发展再次引发关注,原因是被救女子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,只肯支付1万美元救援费用中的4000美元。相关话题“珠峰被救女子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”还冲上了微博热搜。


【资料图】

被救者只愿承担4000美元

救人者呼吁停止网暴

据上游新闻报道,6月3日,记者在微博上发现有网友发布消息称,被救女子只愿意承担1万美元救援费用中的4000美元。

网传聊天截图

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了湖南省登山队领队范江涛,他表示情况属实。

范江涛告诉上游新闻记者,“我们还是同一架航班返回中国,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过。”“后来夏尔巴已经等得不耐烦了,一直在催着我们要这个钱。我就找了一个朋友联系她(下称L女士),看到底有个什么说法。”

而范江涛得到的回复是,“我们每人给夏尔巴的小费1800美元,她愿意付1500美元。然后救援费用1万美元,她愿意付4000美元。这把我惹怒了,我说你这样子说的话,这钱我一分都不要了,不用给我了。”

范江涛表示自己很生气,已经决定和另一救人者自己承担这笔费用,也很想问问被救者到底是为什么。“救了人,放弃了几十万元,放弃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,最后还是我自己出钱。但是我不好多说什么,但我非常想知道这是为什么。”

范江涛(左)、谢如祥(右)在完成接力救援后合影。

另一位救人者谢如祥则发微博表示:

“我们做这事的时候,没有考虑那么多,只是考虑挽救生命。因为在私下场合提了一下事情发展情况,被人截图传播出去,现在事态发展让我也想不到,我们当时聊天也向大家表达过,希望此事就此结束,以后不再提了。

我们救了她,也希望她能好好的生活下去,希望网络上停止人肉、攻击、侮辱等行为,停止网络暴力。

希望媒体和记者同志能够理解,传播正能量,我们暂时不想回应这个事。”

被救女子登顶用时

为标准攀登周期的三分之一

上游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确认,被救者为湖南50岁的登山者L女士,她是在5月18日登顶珠峰下撤途中遇险获救的。而她从抵达加德满都到登顶仅用时13天,是标准攀登周期的三分之一。

而湖南省登山队一行九人4月9日从长沙出发,12日到达加德满都,20日抵达珠峰大本营;加上适应性训练、等待登顶窗口期等,直到5月18日分成A、B两队开始冲顶,整个周期36天。

早在2021年8月底,湖南省登山运动协会完成了第一批湖南省登山队队员的选拔,并发布了首批11名队员的大名单,L女士就是其中之一。39岁的范江涛,就是当时选拔面试的评委之一。

作为湖南省登山队的一员,她为何没有跟着队伍行动?为何又选择速攀?知情人士表示,L女士因为年假时间有限,才选择了风险比较大的速攀,花费也不少,在40万元左右。

不少网友认为,这种行为会让好心的施救者寒心。

锐评

依法断事,莫让暖心故事冰冷烂尾

在朴素认知中,承担他人因自己造成的损失本属“应当应分”。更何况,珠峰上救人绝不仅仅是钱的事。当然,此事究竟如何解决,最终还是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与选择。但值得关注的是,相关话题一经发酵,便再次掀起了“好人难做”的争论。更有人拿“救不救”类比“扶不扶”,称“以后遇见这种事少给自己找麻烦”。

诚然,好人是社会的大多数,大伙也都向往相善其群的社会氛围。正如两位好心救人的登山队员,“不后悔,救人是比登顶更重要的事”“这是一个人性的选择,在我心中生命高于一切。”可网上这些“气话”,还是给社会以提醒:正义需要呵护,好人需要撑腰,救与不救不该是个道德难题。

除了舆论上的声援与声讨,消释争议最终离不开明晰的法律解。就拿险区救人来说,此前各地都出现过“驴友被困”现象。根据相关法律,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,需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。景区、救援队也正是依托于此,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被救人“逃单”。

但回到上述案例,此次救人属于私人行为并不涉及公共资源,且遇险者当时并不具备主动接受、承诺赔偿的能力。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判定责任?一旦出现纠纷怎样保护出钱出力者?种种问题显然还需要进一步框定推敲。

温暖的故事,不该以一地鸡毛收尾。期待法律的健全保障人们对世道人心的期待,也推动我们的社会涌现出更多见义勇为、扶危济困的好人。

流程编辑:TF022

标签: